别大意!处暑后这7种病最易缠上你 现在看还不晚!

小亚
2025-08-22

处暑,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,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,意为 “出暑”,标志着炎热渐消,气象意义上的秋天正式开启。天气转凉的同时,“秋燥” 也悄然登场,成为此时节最显著的气候特征。而秋燥在身体的七个部位最易显现,不同体质的人受其影响也各有侧重,需针对性应对。

d0828d3dc8fec19d9bcd1970884ad730.jpg

燥在肺:易伤肺

处暑后空气渐干,肺喜润恶燥,最易受燥邪侵袭。尤其是阴虚体质者本就阴液不足,此时更易出现干咳少痰、咽喉干痒等不适;气虚体质者肺气较弱,抵御燥邪能力差,也易被秋燥所扰。

日常可多吃蜂蜜、银耳、梨、百合等养阴润肺的食物,为身体注入温润之力。药食同源的乌梅、桑椹、砂仁也很合适,尤其适合阴虚体质人群,助其补充阴液,缓解燥感。

九和饮小袋_微信中插广告_浅底色_202302_甘梅.jpg

燥在肤:皮肤受伤

一般来讲,人体感觉最舒适的空气相对湿度是40%~ 60%,空气的相对湿度低于30%以下时,人们就会感觉到皮肤干涩粗糙,此时需加强皮肤保湿,选择温和的护肤品。

燥在肠:大便干结

秋燥侵袭肠胃,易致消化不畅、大便干结。气郁体质者情绪不畅影响肠道蠕动,更易受此困扰;血虚体质者肠道失于濡养,燥邪一来便秘问题可能加重。这时要多吃润肠之物,如梨、柿子、银耳、白萝卜、陈皮等。气郁体质者可搭配散步等轻运动,促进肠道蠕动;血虚体质者则可适当食用红枣、枸杞等养血食物,让肠道保持通畅。

燥在唇:口唇开裂

ec10ab8d7547fa78f6c147e1468986fa.jpg

处暑后口唇干燥、裂口频发,这与秋燥耗伤津液有关。阴虚体质者唇干症状往往更为明显,且易反复发作。一定要记得改掉爱舔嘴唇的坏习惯,这个下意识的动作很可能是导致嘴唇炎症的祸首。

燥在鼻:鼻出血

秋天到,鼻炎闹。秋季天气时冷时热加上鼻腔黏膜易干燥,很多人都容易出现鼻出血以及鼻炎等问题。尤其是有过敏性鼻炎的人更需注意。

2be0863ea10c75d3306895da97130f08.jpg

不妨时常点揉迎香穴,此穴具有清热散风,去燥润肺,宣通鼻窍的作用。

燥在咽:咽喉肿痛

秋季肺燥、肺热明显,咽喉肿痛高发,小儿因生机旺盛但阴津易耗,更易出现此症。阴虚体质的大人和孩子,咽喉干痛的感觉会更突出。建议饮食避免油炸、辛辣食物,减少咽喉刺激。

燥在眼:眼睛干涩

阴虚.jpg

中医认为 “肝开窍于目”,肝提供的血液和阴津滋养眼睛,秋燥耗伤阴津,易致眼睛干涩。肝阴虚体质者本就肝阴不足,眼干症状会更为显著;血虚体质者因血液亏虚,不能充分濡养眼睛,也易感觉干涩。这时要注意用眼休息,避免长时间看电子屏幕。

处暑防秋燥,关键在于顺应时节变化,结合自身体质特点,从饮食、习惯等多方面加以调理,才能让身心在干燥的秋日里保持舒适安康。
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