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满后 湿气始盛丨祛湿需兼寒热 才能安然度夏!

小亚
2025-05-21

小满,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,气温逐渐升高,炎热的夏天已经来临。中医讲“天人相应”,节气变化对应人体运行,顺时而养,才能保健延年。

e87b1b458ba8b7aece01562e2a29618a.jpg

外湿引动内湿

中医认为,小满对应“脾”与“湿”。脾主运化,最怕湿邪,一旦湿气侵体,脾的功能受损,百病由生。而外湿会引动内湿,所以这段时间痰湿质和湿热质的人很难熬。

湿气重浊——容易头晕、胸闷、四肢重、易乏累、早上起床总觉得没睡够。

湿性黏腻——湿停留在在表皮,则面部鼻尖就会油光发亮、易生痘痘、粉刺,甚至会滋生疖肿、湿疹等皮肤病。

微信图片_20250519130647.jpg

湿邪进入在内脏,就会经常肠胃不适、“便便”黏腻,不是黏在肠壁上排便不爽,就是黏在马桶壁冲不走,女性还会带下黏腻,男性则是阴囊潮湿黏腻。

更何况,还有一些人,春天生的内热还堵在体内,没清散开,就容易常感到口苦、口臭、口黏或嘴巴有异味,心情也容易烦躁、易怒,再配上又湿又热的外部气候,这样一来湿热的情况就更明显。

想要平稳健康地度过这个节气,需要去湿,兼顾寒热。就是不要只顾去湿热,还得防寒湿。

中医助你清爽过小满

饮食祛湿 健脾为要

九和饮小袋_微信中插广告_浅底色_202302_轻燕.jpg

推荐多吃健脾利湿的药食同源食物,如:荷叶:清热解暑,利尿消肿;茯苓:健脾安神,利水渗湿;薏苡仁:健脾渗湿,清热排毒;赤小豆:利水消肿,健脾养胃。尤其是痰湿质的人。

忌口方面,少吃油腻、煎炸、辛辣的食物,少喝冷饮,避免加重脾胃负担。

适度运动 发汗祛湿

运动是最好的“祛湿剂”。但需注意避免做过于剧烈的运动,避免大汗淋漓,汗为心之液,伤阴也伤阳。推荐晨练或傍晚适度锻炼,如:慢跑、八段锦、太极拳、快走、爬楼梯。

湿热内盛 蒲公英下火

湿热.jpg

小满节气,天气逐渐变得热,加上雨水多,湿热也变得很重。

蒲公英,又称“下火草”,可以用来清一清身体里的火。

此外,还可以搭配鲜芦根、淡竹叶、白扁豆、茯苓等药食同源中药材,此方尤其适合偏湿热、内热体质的人。

小满养生,要记住四个字:“祛湿健脾”。饮食清淡、起居有节、适度运动,顺应节气变化,才能把“湿热”挡在门外,迎接一个轻盈舒爽的初夏。

分享